时间:2024-11-05 09:59:45编辑:
描写夏天王安石写的诗
王安石,谥号文”,世称王文公,他写的夏天诗《初夏即事》,一起来学习吧。
初夏即事
宋代:王安石
石梁茅屋有弯碕,流水溅溅度两陂。「度两陂 一作:度西陂」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
译文
石桥和茅草屋绕在曲岸旁,溅溅的流水流入西边的池塘。
晴朗的天气和暖暖的微风催生了麦子,麦子的气息随风而来。碧绿的树荫,青幽的绿草远胜春天百花烂漫的时节。
注释
石梁:石桥
弯碕:曲岸
溅溅:流水声。唐人李端《山下泉》: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
陂:池塘。
晴日暖风:语本唐人薛能《折杨柳》:暖风晴日断浮埃,废路新条发钓台。”
花时:花开的季节,指春天。白居易《寄元九》:月夜与花时,少逢杯酒乐。”
作者简介
王安石出身于临江军「今江西樟树」,生活在地方官家庭,自幼聪颖,读书过目不忘。而且他从小随父宦游南北各地,更增加了社会阅历,开阔了眼界,目睹了人民生活的艰辛,对宋王朝积弱”的局面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青年时期便立下了矫世变俗”之志。在他进入仕途地方官吏时,能够关心民生疾苦,多次上书建议兴利除弊,减轻人民负担。由于较长时期接触了解社会现实,对北宋中期隐伏的社会危机有所认识,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庆历二年「1042年」三月,考中进士,授淮南节度判官。之后调任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为人正直,执法严明,为百姓做了不少有益的事。组织民工修堤堰,挖陂塘,改善农田水利灌溉,便利交通。在青黄不接时,将官库中的储粮低息贷给农户,解决百姓度荒困难。1058年冬,王安石改任三司度支判官。嘉佑三年「1058」《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系统地提出了变法主张,法度必须改革,以求其能合于当世之变”,要求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抑制大官僚、大地主的兼并和特权,推行富国强兵政策。王安石认为变法的先决条件是培养人才,因此王安石改革科举制度,改革取士。废明经,设明法科。进士科不考诗赋考时务策,整顿太学,唯才是举,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他出生在一个小官吏家庭。父益,字损之,曾为临江军判官,一生在南北各地做了几任州县官。安石少好读书,记忆力强,受到较好的教育。
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王安石以进士第四名及第,历任签书淮南「江苏省扬州市」节度判官厅公事、知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事、舒州「今安徽省安庆市」通判,旋又外调提点江南东路刑狱公事[江西、安徽一带],江宁知府「江苏省南京市」。多年的地方官经历,王安石认为宋朝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以历史上晋武帝司马炎、唐玄宗李隆基等人只图逸豫”,不求改革,终于覆灭的事实为例,王安石大声疾呼:以古准今,则天下安危治乱尚可以有为,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要求立即实现对法度的变革;不然,汉亡于黄巾,唐亡于黄巢的历史必将重演,宋王朝也必将走上覆灭的道路,宋朝一批士大夫期待王安石能早日登台执政。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以博学善文见称的福建浦城才子章悦为谋士,以曾布、邓润甫、章惇、章衡、蔡确、吕惠卿等为变法派的中坚力量。
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王安石阐释了政事和理财的关系,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更重要的是,王安石在执政前就认为,只有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才能解决好国家财政问题: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执政以后,王安石继续坚持他的这一见解,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而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趋农为急”。在这次改革中,王安石把发展生产作为当务之急而摆在头等重要的位置上。王安石认为,要发展生产,首先是去「劳动者」疾苦、抑兼并、便趣农”,把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收成好坏就决定于人而不决定于天。要达到这一目的,政府需制定相应的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从上到下的改革。王安石虽然强调了国家政权在改革中的领导作用,在王安石上述思想的指导下,变法派制订和实施了诸如农田水利、青苗、免役、均输、市易、免行钱、矿税抽分制等一系列的新法,王安石亲自撰写《周礼义》、《书义》、《诗义》,即《三经新义》,也称荆公新学”,为学校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教材。
多年地方官经历,王安石认识宋朝所面临的危局是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因此,王安石在嘉祐三年「公元1058年」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初以来的法度进行全盘改革,革除宋朝存在的积弊,扭转积贫积弱的局势。熙宁初,王安石以翰林学士侍从之臣的身份,同年轻的宋神宗议论治国之道,深得宋神宗赏识。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王安石出任参知政事,次年,又升任宰相,开始大力推行改革。王安石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然而变法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保守派的反对。因此,王安石在熙宁七年第一次罢相。特别是由于变法的设计者王安石与变法的最高主持者宋神宗在如何变法的问题上产生分歧,王安石复相后得不到更多支持。加上变法派内部分裂,其子王雱的病故,王安石于熙宁九年第二次辞去宰相职务,从此闲居江宁府。宋哲宗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保守派得势,此前的新法都被废除。当他听到免役法也被废除时,不禁悲愤地说:亦罢至此乎!”不久便郁然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