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10-16 19:34:00编辑:
7篇
蚕是鳞翅目的昆虫,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原产中国,华南地区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下面由小编给大家整理,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正是养蚕的好季节。我的好朋友给了我几个蚕卵,它们小小的,是褐色的而且并不圆。我觉得它们弱不禁风没多大可能孵出来。
第一天没有动静,和刚拿到时一样。
第二天任然没有动静,还是静静地躺在那。
第三天我在卵中发现了一个黑点,爸爸说快要孵出来了,于是我和爸爸去小区里采了一些桑叶。
当到了第四天时,我观察蚕箱时发现卵成了透明状,旁边爬着一些细细的小虫子,我知道那一定是蚕孵出来了。我欣喜若狂地拿出桑叶放入蚕箱,可是爸爸却说蚕现在不需要吃东西。隔了一天,我把嫩嫩的桑叶放进蚕箱,小蚕慢慢的爬上的桑叶,不一会,桑叶上就出现了一个个小小的洞,几分钟后,小小的洞连接成了细细的线,这些蚕宝宝还真能吃呢。从此我细心地管理我的蚕。
我的蚕渐渐的长大了,食量也变大了。我每天一放学,就到院子里去采桑叶,迫不及待的拿回家去喂它们,桑叶还没放进去,蚕宝宝就扬起了头,好像知道我回来了一样。我把桑叶放进去,它们就一窝蜂的爬上去,大口大口的进食,真是些贪吃鬼。
可是,有一次,发生了一件很悲催的事,夜里下了雨,我把刚摘回来的新鲜桑叶去喂蚕宝宝,可是,第二天,我发现有一只蚕宝宝已经死了,其它的几只也无精打采的。我去问爸爸,爸爸说蚕宝宝不能吃带水的桑叶,从此,我就更细心地照顾我的蚕宝宝,再也没有发生悲剧了。
两个多月过去了,有一天,我发现蚕宝宝不吃不喝,全身渐渐的透明起来,我还以为蚕宝宝又生病了,爸爸
说,蚕宝宝该结茧了。我欣喜若狂,终于到了收获的时候了。在爸爸的指导下,我用牙签和废纸,给蚕宝宝做了一张茧床,把蚕宝宝都捉上去了,蚕宝宝在茧床上到处爬动,寻找合适的位置,然后就一动不动了。第二天早上,我起床一看,发现有几只蚕宝宝已经开始在吐丝了,它们先是用丝达搭了个架子,然后慢慢的补充,看起来好像是杂乱无章,可是不一会一个茧的大致形状就出现了,真是天才的建筑师。几天以后,蚕已经看不见了,只有一个个白色的茧,茧越来越硬,真难以想象,那么细的蚕丝怎么能形成这么硬的蚕茧呢,这些小东西真有耐心。真不愧是“春蚕到死丝方尽”啊!
看着这些白白的蚕茧,我的心中既很自豪,又很钦佩,还有浓浓的期待,期待我的蚕变成漂亮的飞蛾。
三月末,老师把光明农场养蚕基地的蚕车叫到校门口,说是让我们体验养蚕的乐趣。刚已放学,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向蚕车,挤成一团,在拥挤的人群中我根本靠近不了蚕车,直到第二天中午我才勉强抢到一盒蚕。
因为养蚕基地提供的蚕都是两龄蚕,所以我们只能观察到蚕的半生了。蚕宝宝一开始只有大约2毫米长,养蚕基地提供的蚕都是半厘米长的了!蚕宝宝很可爱,经常头昂在空中一晃一晃地寻找桑叶的边。蚕宝宝吃的桑叶要撕得很碎,还要洗净然后再吹干,要去掉叶子外的水分,但又要保持叶子内的水分,不能让桑叶太干,还真有些难度哦。
蚕宝宝吃桑叶的样子很可爱:肚子贴在桑叶的边缘上,头顶住桑叶一圈一圈地吃,不一会儿,一片桑叶就被它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下一条细细的柄。蚕食,原来如此。
一周后,蚕宝宝们开始蜕皮。蚕宝宝蜕皮的时候,头上先裂开一条细细的缝,它的头和身体一下一下地从这条细缝里钻出来。你不禁会问:皮会跟着它的身体一起走吗?不会!因为在蜕皮前,它会先用丝把皮固定在一个地方,所以皮会留在原处,不随身体一起移动。这还真是一个高明的方法呢!如果你认为它在浪费自己的丝,那你就错了。
一天,我看到我的蚕宝宝们身体发黄,不吃不喝地,头向上高高昂起,还在“拉稀”!我着急地问爷爷:
“蚕宝宝怎么了!还拉肚子!”
“它们要上山了!”
“上山?什么意思?”
“它们要结茧了!”
“真的吗?”我疑惑地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第二天,它们有些仍然一动不动地高昂着头,有些已经在不停的爬动。爷爷告诉我,蚕宝宝们先要将体内的水分、桑叶的残渣排掉,然后它们寻找可以吐丝结网的地方“安家”结茧。第三天早上,其中两只身上已经各织成一张网了,并且还在自己的身体周围不停的吐丝,作茧自缚。下午放学的时候,已经可以看到两只茧的雏形了,其它的蚕也开始爬来爬去在寻找自己安家的位置了。第四天早上的时候,就可以看到四只成型的茧,其它四只蚕也都找到了自己的家安顿下来。慢慢的所有的蚕都结成了茧,看到八个白白胖胖的蚕茧,我很有些成就感,每个蚕都结成了茧,很是不易呢。
三周左右的时间,蚕茧就开始化蛾,脱茧而出,蚕蛾在产卵之后,生命就结束了。我多么希望蚕卵快点孵化成蚕宝宝。蚕宝宝的世界真奇妙啊。
蚕以前,我看到蚕,心里就觉得一阵恶心。为啥?蚕的样子实在不能恭维:白白的,胖胖的,活像大腹便便的胖子,一节一节的,让人不禁想起蜈蚣这可恶的东西来。还有,它还是一个很难伺候的客人。它的主食——桑叶,我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在城里的某个地方找到了桑树,可大家都去拽,很快一颗树便被五湖四海的蚕主们抢摘一空,于是,它的饮食便又成了问题。
再说,蚕的保护措施也十分令人麻烦,前几天天冷,蚕的保护层可得用毛巾“里三层,外三层”地果一圈。即使这样,大部分的蚕还是死翘翘了!这令我对蚕有一种天生的抵触心理。可是,有一天,我看到了一只蚕在摇头晃脑地吐丝,它的身体已经成了半透明的白,有点儿像水晶一样,不再吃桑叶了,它吐出的丝洁净又明亮,净得像白花花的墙壁,亮得像被太阳朗照的屋子。
我对它的身体很担忧,期望它晚一点结茧,可最终还是化成了茧,让我不禁泪眼盈盈。这时我忽然想起,蚕的一生是多么的可怜,从蚕刚刚出生,小蚕像蚂蚁一样黑糊糊的,稍微不慎就会被踩死,即使它生存下来,也得面临食物的危机,食物解决之后,病魔又可能把它折磨得死去活来。然而,蚕的生命力是那么顽强,终于活到了这么大,这么白。可是,它又要自己折磨自己,把自身龟缩在茧里,造出蚕蛹,而后蚕的生命就终结了,多么可怜的一生啊!对蚕的怜悯促使我查了一下资料,竟然发现从某个角度来说,蚕可是中华文明的一个起点。
在很久很久的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就已经知道了野蚕有很高的利用价值,蚕茧能够抽出细丝,织成华美无比的丝绸,取代棉布。因此,大批蚕农出现,开始了大规模的人工养蚕,抽丝织绸,精美的丝绸成了辉煌的文化,正是通过丝绸,才把中国的文明从“丝绸之路”中传递出去。汉唐宋明清……无不以丝绸为支柱产业,绸缎成了贵族们专用的布料,成为了欧洲贵族们渴望的`东西。小小的蚕造就了中国灿烂的文明。
实际上,我想我们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也像蚕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辛勤劳动,坚忍不拔,经历种种磨难后终于使中国日益强大,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几天后,蚕茧成了蛾,我不再觉得蛾是不好的东西。我回想起以前蚕的身体,愈发显得可爱,一节一节的,一动一动的,有益无害,有趣无害。以前对蚕的厌恶令我倍感内疚。“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的《无题》永远让我记住了虽然微不足道,但却无私奉献的——蚕。
传说,黄帝的妻子发现了一种昆虫,它的幼虫吐出的丝很有韧性,于是试着养在家中,用它吐的丝织成了美丽的绸缎。这种昆虫便是蚕。当然,这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它的真实性已无从考证,但蚕确是一种有用的动物。
蚕一般春天开始生长,秋冬死亡。初春三月,春暖花开,桑树长出了嫩芽,而小蚕也爬出了那小而黑的卵壳。它们破壳而出时,只有一只小蚂蚁那么大,因此又叫“蚁蚕”。蚁蚕只能吃最嫩的桑叶,吃桑叶的样子也很有趣,像开隧道似的一直向前吃。有时,两蚕同时吃一片桑叶,一下子碰到头了,于是我让你,你让我,那互相谦让的样子,实在惹人喜爱。
蚕的一生中要经历四次蜕皮,每蜕皮一次,就成熟一些。第一次蜕皮太不引人注目了,只能看见一团黑黑的“壳”在刚蜕完皮的蚕旁。蚕蜕完皮以后比原先大了一些,变成黄黑色的了。过了几周,它又要换上一套新衣裳,只见它们的头昂得高高的,什么都不肯吃,只是用嘴一个劲儿地磨着。它们磨破了嘴边的皮之后就探出头来,再用力地一点一点往外挤,好不容易从皮中钻出来时,己变为黄白色的了。蚕第三次蜕下的皮又比第二次稍大一些,也更白一点。此时它们已有六七厘米长,每天都必须换许多桑叶,才能保证它有充足的食物。
最后一次蜕皮之后,蚕变得更白了。这段时间。它们的食量很大,吃完就要再喂。不仅要有足够的桑叶,还要注意温度,要防蚊虫叮咬,而且不能让烟熏着,同时又要及时清除蚕粪,养蚕人很是繁忙。但这辛苦绝非白费,不久蚕就将以吐丝来回报养蚕人的关爱了。这时,把它们放在容易挂上丝的地方,它们就不断吐丝,身体越来越透明,而丝也越来越厚,直至盖住了蚕那娇小的身影……几个小时后,它们吐出的丝便形成了一个酷似白蛋—只是较小些的绒球,这便是蚕茧。
几天后,蚕就化为蛹变成蛾钻出来。它闪出来之前先往茧上吐些酸性物质,弄出一个洞来,再慢慢地钻出来。稍后蚕蛾就开始产卵,产卵后不久就将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它们看着产下的卵,欣慰地死去。蚕卵又将度过一个漫长的冬季……(初中作文)
蚕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它给人们的贡献却不小。它吐出的丝可制成天然丝线,是缝制衣服的高级材料。用这种丝制成的衣服既轻便又柔韧,是人造丝绸所比不上的。古时我国曾以“丝绸之路”铺出了与海外友人的友好交往之路。即使是看似无用的蚕粪,也可作为中药,对治疗某些疾病有妙用。蚕为人们提供了许多好处,我非常喜爱它。
在动物王国里,有一条美丽可爱的蚕姑娘,她的皮肤又白又嫩,身材修长,可讨人喜欢了。可是,她却很贪玩,整天想着跟朋友去外面玩耍。
一天,她又想出去玩了,可是没人陪她玩,她只好孤单单地一个人在路上闲逛。一只鸽子从她头顶上飞过,蚕姑娘喜出望外,急忙仰起头来大声喊到:“鸽子姐姐,你能下来陪我玩玩吗?我正闲得无聊呢!”鸽子摇摇头说:“不行啊!我这里还有一封紧急信件要送到主人手里去!”说完,就拍着翅膀“嗖”地一声飞走了。
蚕姑娘垂头丧气地往前走去,忽然,从前方传来一阵“汪汪”的叫声,蚕姑娘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只小黄狗正懒洋洋地趴在门口。听说小黄狗平时最爱贪玩了,于是,蚕姑娘兴高采烈地朝小黄狗家爬去,还没走到跟前,她就迫不及待地问:“喂!小黄狗,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不行啊!我的主人到集市上买东西去了,我不能离开我的工作岗位呀!你去找别人玩吧。”小黄狗说。
蚕姑娘离开了小黄狗,一个人闷闷不乐地走着,不知不觉地来到了小猫家,她发现小猫正一动不动地趴在洞口。蚕姑娘又有了新的希望,她赶紧爬上前去,拉住小猫的手撒娇地说:“小猫哥哥,你陪我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小猫赶紧把食指竖在嘴前悄声说:“嘘,别出声!一只狡猾的贼老鼠正想出来作案,看见我在这儿,又急忙缩回老巢去了,我在这已经等候多时了,我今天非把它捉拿归案不可!实在不好意思,改天有空了我再陪你玩吧!”
蚕姑娘在外面转了一圈,也没有找到一个愿意跟她玩的人。回到家,她苦恼地说:“为什么鸽子、小狗、小猫都不愿意陪我玩呢?”姐姐走过来语重心长地说:“因为他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只有工作着生活才觉得充实,活着就应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你整天那么游手好闲的可不好,你也应该找份工作了!”“可我能做什么呢?”蚕姑娘一脸无奈地说。“你可以吐丝结茧呀,这可是我们蚕族的拿手好戏。”姐姐自豪地说,“人们可喜欢穿用我们吐出的丝作成的丝绸衣服了!”“哦,怪不得你整天在不停地吐丝,原来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啊!”蚕姑娘恍然大悟地说。说完,她就和姐姐一起一丝不苟地吐起丝来。
吐呀吐,蚕姑娘仿佛看见了人们正用她吐的丝做着精美的丝绸衣服呢!
同学们,你们养过蚕吗?我可养过,我还仔细观察过它们吃桑叶、吐丝、结茧,最后变成蚕蛹的过程,现在就让我给你们讲一讲吧。
我们家刚买回来的蚕宝宝,又黑又小,就像一只只小蚂蚁,东张西望地看着这个陌生的世界,我很想看看它们有几只脚,看看它们怎么吃蚕叶,却怎么也看不清,因为它们实在太小了。
我给它们准备了许多新鲜的嫩桑叶,每天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我就去看蚕宝宝们,给它们换上新桑叶,呵,它们一看我铺好了桑叶,一个个都跑到上面去了,桑叶上立刻被咬出了几个小洞,这些小家伙个头虽小,还挺能吃的呢!一天能吃好大几片桑叶。
蚕宝宝们的身体每天都在长大,长长,过了几天,它们一个个都长得又白又胖,身体也变长了,这时它们的样子和刚买来时的样子比起来,简直是判若两“人”。
蚕宝宝们的身体越长越大,雪白的身体变成淡黄的颜色,有的竟像透明的玻璃棒一样,都能看得见里面的液状物,它们吃饱了就在桑叶上扭来扭去,好像在伸懒腰。
又过了几天,我突然发现一只蚕宝宝趴在一片绿油油的桑叶上,它一边不停地摇摆着头,一边吐出细细的丝,我非常惊讶,因为我从来没有见过,于是我就在旁边仔细地观察,只见蚕宝宝慢慢地织好了一张树叶般大的丝网,蚕宝宝爬到网里面,昂起头向自己的背上吐丝,大约半天后,它终于织成了一间壳很薄的椭圆形“房子”,因为蚕茧很薄,隐约能见到里面的蚕变得越来越短,越来越胖,颜色也越来深,可是,它还在不断地吐丝,慢慢地,蚕茧逐渐变厚了,最终成了一颗完整的茧。后来,我养的蚕宝宝们都为自己织了一间漂亮的“房子”,“房子”的颜色还多种多样呢,不光有雪白的,还有淡黄色的、淡绿色的,漂亮极了。
又过了一段时间,茧上被咬了个小洞,蚕宝宝们变成“蝴蝶”钻出来,完成了它们蜕变的过程。蚕宝宝最后变成的“蝴蝶”,可不是真正的蝴蝶,它的真名叫做蚕蛾。养蚕的经历让我知道了很多有关蚕的知识,我还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并学会了一首很美的、描写蚕蜕变的诗歌,大家一起来欣赏吧!
春天悄悄地来了,妈妈给我买回来几只蚕宝宝和几包桑叶,看着可爱的蚕宝宝,我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给蚕宝宝们做了只盒子,在盒子底部铺了一层桑叶,把蚕宝宝放进去,又在上面盖了几片桑叶,做完这些后,我把盒子拿进我的房间,慢慢欣赏。
第二天一早,我一下子从床上爬起来,不再像以前那样沉浸在梦中不愿醒来,因为我还要招待我的“小客人”——蚕宝宝呢!我走到盒子旁,发现蚕宝宝们正在猛吃桑叶,放佛想一口吃个大胖子。后来,我发现蚕宝宝们果然越来越胖了,一个个肥嘟嘟的,可一点也没有要减肥的意思,反而更加专心致志地抱着桑叶“啃”。无论我什么时候去看它们,它们都是一副大吃特吃的模样,仿佛怎么也吃不够,真是名副其实的“吃货”。
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养蚕了。刚开始养蚕的时候,我还十分害怕这些蚕宝宝,看到它们扭动着肥胖的身躯,慢吞吞地吃着桑叶的样子,我便会倒吸一口冷气。
当我慢慢习惯了它们、适应了它们时,竟对它们产生了喜爱之情。每次我给它们喂桑叶的时候,总要选一只放在手心上拿片桑叶喂它,它就会顺着桑叶的边“沙沙沙”地吃起来,有时,看着它们兴高采烈吃桑叶的样子,我心里总有一些莫名的高兴。
终于,我发现蚕宝宝开始吐丝了。它们不再吃任何东西,靠在盒子边,用银白色的丝把自己完全包在里面,透过淡淡的蚕茧,仍然能看见蚕宝宝一动一动的。
一天,我放学回家,看见蛾子已经破茧而出了。它们在盒子里扑着翅膀,仿佛在尽力飞行。
我看着盒子里有些已经死去的蛾子,它们产下了新的蚕卵。忽然间,我想起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人们都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可是谁让我们这些“花朵”茁壮成长,并开出美丽的花儿呢?当然是辛勤的“园丁”——老师。蚕宝宝从小小的卵长成扑飞的蛾子是一段艰辛的时间,而老师传授我们知识,教导我们做人、做事,更是辛苦,而且不求回报。这不就是春蚕的奉献精神么?所以,我想对所有的老师们说一声:“亲爱的老师,您们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