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25 17:25:22编辑:
实用的合集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4.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学习准备
搜集草原风景的图片、资料。
三、学时安排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2、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
「注意生字“勒、骏、限、鞭、驰、蹄、茶、貌、杯、跤”和“迂、襟、涩、涯”的读音」;
3、理清课文的线索「练习列小标题」:
「1」草原美景;「2」欢迎远客;「3」亲切相见;「4」热情款待;「5」联欢话别。
「或:初见草原—迎客—相见—待客—话别;初见草原——进入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里——联欢话别;……」
4、反复默读第一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能讲的讲,不能讲的可以读。
如:「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说一说为什么作者想高歌一曲?结合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类似的感受——草原上空的天,由于没有遮拦,格外开阔,空气清鲜,使人感到特别愉快,所以想无拘无束地放声歌唱。「可能唱什么歌?」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可以闭上眼睛去想象:草原绿得无边无际,由于天气晴朗,远处也是那么一派清清楚楚的青绿色。「为什么说“并不茫茫”?——在作者心中一直以为是“天苍苍,野茫茫……”」
「3」“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里的大花,指的是白色的羊群。
「4」“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观看一幅中国画,明白“渲染”就是用颜色涂抹,“勾勒”是用线条勾边儿。“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柔缓得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 欲流”,是说草原上的小丘由于绿颜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欲”,是“将要”的意思。流到哪里去呢?“轻轻流入云际”。这里是说,绿色的草原一望无际,与天相接,仿佛翠绿的颜色流入了天边。「与“万古长青”、“一碧千里”区别。」
「5」“这种境界……”这一句是说在这样的环境中产生的心境。“惊叹”,是因为第一次看到草原,处处感到新奇,对满眼的翠绿,感到惊讶。“久立四望”,是留恋草原景色,总是看不够;“低吟小诗”,是想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感情。「可能吟什么诗」
「6」“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一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大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可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类似的感受。比如人心情好时,会觉得小鸟在向人歌唱,树枝摆动是为人鼓掌。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能背的背诵。
6、质疑。
7、建议课后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感受草原,或赞美草原、关注草原的实践活动「如画、写诗或文、配乐朗诵、编歌、找图片、搜集描写草原的诗歌、办手抄报……」。
第二学时
1、课文不仅写了草原的景美,还写出了内蒙古人民热情好客的特点「人情美」。默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如“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许多人“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客人;他们盛情款待来客:“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姑娘们为客人唱歌、跳舞,小伙子表演套马、摔跤等等。」
2、据课文的描述,分角色表演欢迎远客、盛情款待、联欢话别等场面。
3、课文的结尾“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是点题之句,读后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表达的感情。
「这一句进一步点明了让作者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原因是草原的自然之美和人情之美。」
4、课文中还用了不少比喻句,来描绘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情美。画出来体会体会。
「如用“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来比喻草原上的羊群;用“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来比喻小丘;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来比喻河;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喻群马疾驰,襟飘带舞的蒙族同胞。这些比喻的特点是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仿佛我们亲眼见到了一般。」
5、反复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
「全文要用欢快、喜悦、赞叹的语气来读。」
6、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和课文中的语言组织在一起,以导游的身份介绍向同学介绍内蒙古风光和风情。说之前可引导学生将说的内容列成提纲,然后围绕提纲介绍,介绍时尽量用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7、质疑
8、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拓展阅读:《草原》课文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 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蒙古包外,许多匹马,许多辆车。人很多,都是从几十里外乘马或坐车来看我们的。主人们下了马,我们下了车。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你说你的,我说我的,总的意思是民族团结互助。
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客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热,一点儿不拘束。不大一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这时候,鄂温克姑娘们戴着尖尖的帽子,既大方,又稍有点儿羞涩,来给客人们唱民歌。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饭后,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了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太阳已经偏西,谁也不肯走。是呀!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播放草原风光片。
导语:那还等什么,咱们赶快学课文吧!
二、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自读全文。
㈠学习第1自然段。
1、谁来给我们读一读。
师:你觉得她哪些词读得特别好?
2、细品第一段。
⑴抓住啪!啪!、响亮等词学习第一句。
⑵抓住铺满、新绿、醒来了等词学习第二句。
3、自由读词、读句。
4、指名读这段。
5、学生有感情读齐读这段。
导语:当黎明到来的时候,随着牧民鞭声的响起,宁静的草原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热闹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㈡学习第2自然段。
1、自由学习这段(可以左右交流、探讨)
点击草原之旅中的视频,边看边体会草原的热闹。
2、相机教学。
读过课文,看过录象,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草原的热闹?
羊多,羊欢
⑴从文中哪几个词语感受到的?
抓住:一只只、涌出、羊群体会羊多。
⑵出示:涌出、蹦跳、奔向
⑶读好涌出、蹦跳、奔向,体会羊儿当时有多么快活。
⑷男生、女生比赛读这句。
⑸用上这3个词,说说我们前不久学校举行的放风筝比赛的场面。(同桌交流后发言)
师:我校一年一度的放风筝比赛开始了,我们(涌出)了教室,(蹦跳)着(奔向)大操场。
师:你当时开心吗?快活吗?
⑹让我们再来有感情地读读这句,感受一下羊儿急于冲出圈门奔向大草原时的开心、快乐。
导语:真是群自在、快乐的羊啊!
牧民乐
⑴小朋友,看了那些骑着骏马,英姿飒爽的牧民,你想说点什么?
(真快;好威风;骑马技术高;高兴)
⑵请你自己读读第二句,看看你能把牧民那开心劲儿读出吗?
⑶指名多人读。齐读。
此时的草原是多么得欢快、热闹啊!羊儿欢,人更欢。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
㈢学习第3自然段。
⑴师范读,要求:一边听一边想: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羊群图片,播放牧羊人的歌声)
⑵(我看到了羊群),那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什么地方像?
自读这句体会。
⑶师:羊儿成群的散布在草原上,慢慢地移动吃草,远远望去还像什么?左右交流后指名。
⑷(听到了歌声),歌声忽远忽近,在大草原上空来回飘荡,这就是回荡。
⑸这是怎样的歌声?
⑹指导读好这段,语速放慢,声音渐渐放轻,学着老师的样指名读。
⑺在牧羊人悠扬的歌声中,有感情地齐读这段。
三、指导背诵。
导语:多美的一幅景象啊!小朋友,这么美的大草原,这么美的课文,我们把它印入脑海,好吗?
师:选你最喜欢的一段背一背。可以一个人背,也可以和边上的小朋友一起背,比比谁最有感情。
(相机)喜欢这段的起立背。
四、指导习字。
⑴出示:牧、原这两字。想想你有什么好方法记这两个字,介绍给大家。
⑵你认识了谁?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⑶多媒体讲解各字,并指导学生书写。
五、拓展延伸。
导语:这堂课小朋友学习得真认真,李老师奖励大家去大草原游览一番。(播放《赛马》)让我们骑上骏马,跟随牧民一起去大草原吧!(做起动作,甩起鞭子,喊起来。)
师:点击草原之旅。自己浏览图片,想看什么就点什么。小朋友们,尽情地享受这次草原之旅吧!
学生自由操作,浏览。
六、布置作业。
任选其一,可以找好朋友一起完成,也可回家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
1、涂一涂:学习了课文,大草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地印象吧!请你到小画板中,帮这幅《草原的早晨》涂上颜色,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涂一涂中。
2、贴一贴:请你动起小手,到网上搜索漂亮的草原图片,再把它贴到畅所欲言的贴一贴中,让大家一块儿来欣赏吧。
师:草原之旅即将结束,我相信每个小朋友的感触都很深,让我们在这优美的音乐声中结束本次草原之旅吧!
听《草原的早晨》有感
邵弘一
前不久听了李君老师执教的《草原的早晨》一课,深有感触。这节课真可谓是一节图美、乐美、情美的语文课。
1、图美
课一开始,李老师用美丽的草原图片,Fash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了大草原宁静、悠远的意境,把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吸引到了辽阔美丽的大草原,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学生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被激发出了。
在学文过程中,李老师又结合课文内容穿插图片、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像:宁静、新绿、铺满这一类抽象的词语,使学生通过看图,有了直观的感受,激发了学生朗读的情感。
学文之后,草原之旅这一栏目的设计,使学生在学完课文后再次领略了大草原的无限风光,既巩固了课文内容,又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延伸了知识面。
2、乐美
整节课自始至终穿插着带有草原风味的歌曲、背景音乐,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在美丽的大草原上畅游,感受到了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底现牛羊的意境。李老师让学生在音乐声中看,在音乐声中听,在音乐声中想,在音乐声中读,把学生的情感完完全全带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上。
3、情美
整节课,李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优美自然的过度语言,激发了学生美文美读的情感,激发了学生表达美的欲望。课上,学生们争先恐后地抢着读书,摇头晃脑地自己品读,喜爱大自然的情感在琅琅的书声中表达得酣畅淋漓。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8个二会字、4个新偏旁,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快乐,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
1、自制的幻灯片;2、生字卡片;3、板书卡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详)
一、欣赏草原美景,导入揭题。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在我国的内蒙古及西部的黄土高原上,有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还有许多耐干旱的树木。成群的牛羊、成批的牧民都生活在那儿。
王老师很想到那儿去看一看,所以搜集了许多那儿的图画。现在,我们一起来饱饱眼福。(出示“草原美景”幻灯。)
你们知道我想去哪儿了吗?对!是草原。(出示生字卡片“原”,指导记忆字音、字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描写草原早晨景色的文章。(边述边板书:草原的早晨,齐读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识读新词。
1、自由轻声独独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再标好小节号。
2、文中有许多新词,找你的好朋友一起来读读屏幕上的词语,不会的可以看看书上的拼音。
(出示词语) 响亮打破黎明宁静涌出圈门无边蹦跳牧民追赶跨上骏马远处飘动回荡铺满新绿
(变化方式检查词语掌握情况,再齐读。)
3、认识了这些词语后,你们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再读读课文,待会儿把你喜欢的句子,或已经读懂的句子,或还没有读懂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听。
(以自荐的方式了解学生郎读的情况。)
4、篇文章这么美,我都忍不住想读一读。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一下草原的景象。(教师范读,学生想象。)
5、听完课文,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你来描述一下。
(学生自由发言,引导揭示草原显现的美。)
三、体会理解文意,朗读内化。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草原早晨的美。
1、学习第一段。
刚刚读第一段的时候,我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一些句子。
(1)(出示句子)
*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 春风姐姐轻轻吹了一口气,小池塘就醒来了。
指读,齐读,引导用不同的句式练习说话,如“()唤醒了()。”
“()把()唤醒了。”“()被()唤醒了。”……
(2)(出示第一段话)
“啪!啪!”响亮的鞭声打破了黎明的宁静。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
自由读,指读,齐读,引导学生了解写法。
(3)这段话里,有个展现草原美丽的词,你来找一找。(板书:铺满新绿,练读词语,引导学生想象此番景象,引导背诵相关的诗词。)
(4)铺满新绿的草原是被——(生齐:响亮的鞭声)唤醒的。鞭声什么样?(指导朗读好“啪!啪!”感受到声音传得远。)
鞭声是牧民们在——(生齐:黎明)时候敲响的,看来,生活在草原上的人们起得还真早,他们真勤劳呀!
(5) 读第一段。
2、学习第二段。
过渡:醒来的草原不再宁静,变成了什么样?
(1)(出示第二段话)自由读第二段,看看你知道了些什么?
(2)指读,讨论交流:“一只只”、“涌出”、“羊群”说明羊儿多;“蹦跳”、“奔向”说明羊儿的欢乐。
(3)欢乐的羊儿奔向无边的草原,它们在想什么?它们要干什么?(学生想象说话。)
(4)羊儿在尽情玩耍,尽情奔跑,怪不得牧民们要——(生齐:跨上骏马,追赶那欢乐的羊群。)(出示板书:欢乐的羊群)
(5)让我们听着欢乐的乐曲,一起来朗读第二段话。
四、自主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过渡:生字宝宝等极了,让我们来和它们交朋友。
1、认读生字:“原、打、宁、门、无”。
2、自主记忆字形,书空记忆笔顺。
3、教师范写“原”“打”,在演示中指导学生看清书写注意点。
4、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略)
一、欣赏优美乐曲,回顾旧知。(第一、二段话)
课文第一、第二段话我们已经学过了,让我们一边欣赏优美的乐曲,一边来想象草原早晨美丽的景象。(播放草原歌曲。)
我们来把草原的景象说一说。(学生回顾所学知识,自由说话。)
二、继续学习课文,尝试背诵。
1、学习第三段。
羊儿越跑越远,越跑越远,好像跑到了天边。
(出示句子)远处,一群群羊儿像朵朵白云在飘动,蓝天下回荡着牧羊人的歌声。
自由读,指读,齐读,讨论:牧羊人的歌声是什么样的?
这么响亮动听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到呢!书上用了一个词,是——(生齐:回荡)。
2、看着美丽的景色,听着悠扬的歌声,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读、画、唱、演……尽情表现后,让部分学生上台表达感受。」(板书:美丽)
3、看来,大家的确被草原的美丽深深吸引住了。看着画面,我们来加上动作赞美一下美丽的草原。(学生自由表演,感情朗读,尝试背诵。)
三、拓展学习空间,自由畅谈。
1、网上点击,资料查阅:风俗习惯、美丽风光、特色歌曲……
2、自由畅谈感受。
板书设计:
草原的早晨
铺满新绿
欢乐的羊群飘动的白云
美丽
教学目标:
1.学唱蒙古族民歌《牧歌》,感受蒙古长调民歌“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了解我国蒙古族的风情,感受无伴奏合唱中人声表现魅力和多声部效果的美感,激发学生热爱我国民族音乐艺术的情感。
教学内容:
从音(歌曲牧歌)、诗(配乐诗朗诵)、画(山川草原)贯穿全文。
重点难点:
1.指导学生用舒展的声音演唱《牧歌》,并模仿一些简单的长调演唱方式和处理。
2.让学生由感性到理性感受蒙古族民歌的独特韵味。
课 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 画(略)
1. 画面导入,师生问好
2.(创设情景激发情趣)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草原旅行,从新疆来到蒙古领略草原风光。如果你来到蒙古,蒙族同胞会先跟你亲切地说“塔、赛白奴”,“您好”。请同学和我一齐说一遍。然后给你端来可口的奶茶,请你吃烤全羊,让你一饱口福。再带你去参加他们一年一度的“那达慕”大会。还会带你去祭拜他们的民族英雄成吉思汗陵。
3. 了解一下草原上的生活和歌曲(引导学生说出四大牧场)。
二 音(主)
1.请同学描绘一下这两首歌曲所表现的画面(说得非常好)。那么我们同学们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民歌吗?(蒙古族)这两首歌曲是放牧时演唱的歌曲,叫《牧 歌》。它的色彩非常丰富:蓝蓝的天、洁白的云、碧绿的大草原、雪白的羊群,把我们带进了一幅很有诗意的画里 。
2. 讨论与思考:蒙古族哪种风格的民歌适宜舞蹈?
3. 学唱《牧歌》及歌中“诺古拉”润腔的独特风格。
4. 欣赏并了解无伴奏合唱《牧 歌》。
三 诗 (略)
1. 教师师范配乐诗朗诵《牧 歌》。
2. 学生参与,教师评价。
四 学生实践及才艺展示
1. 民歌与现代流行歌曲(课件)
2. 你能唱几首民族风格的歌曲吗?
族会更相处得更融洽,民族会更团结。(下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美丽风光,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讲读式、感悟式
教学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小朋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板题:草原的早晨
读题)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草原早晨的美丽和热闹,也认识了很多的生字和词语,谁来和这些朋友们打一下招呼?(出示词语)
草原 打破 宁静 鞭声 黎明 铺满 新绿 羊儿
圈门 无边 牧民 跨上 骏马 远处 飘动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齐读。
过渡:小朋友们读得真好,这堂课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大草原,去感受草原早晨的迷人风光和牧民们幸福欢乐的生活。
二、学习课文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过渡:黎明前的草原是什么样的呢?
1、(出示图片)观察,交流:你们看到了什么?你觉得黎明前的草原怎样呢?(很静)
2、(播放声音)听,这是什么声音?(鞭声)
3、勤劳的牧民们起来了,甩响了牧鞭,这响亮的鞭声打破了草原的宁静,草原醒来了,变得热闹起来了,小朋友,你似乎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交流」
4、让我们来听听:(播放动物叫声)
小结:醒了的草原真是热闹非凡,想看一看此时的草原吗?
5、观看图片(可适当解说)交流:你觉得早晨的草原怎样?(板:美)
6、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嫩绿的)草多不多呀?(多,到处都是)
小结:是啊,春天来了,草原上的小草都冒出了新的嫩芽,而且到处都是,像给草原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所以书上说是怎样的草原醒来了?(铺满新绿)让我们把镜头拉近,看看这些嫩绿的小草吧!(看图)
7、(出示第一段)草原的早晨多美呀、多热闹呀、多有生机呀!谁能读好这一段?
指名读,评议,再读,齐读。
过渡:铺满新绿的草原醒来了,睡了一晚的羊儿也醒了,它们此时在干什么呢?(板:羊儿)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二自然段。
2、(简单交流)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可爱的羊儿吧!(出示图片,观看。)
交流:羊儿多不多呀?(板:多)
出示第一句话:哪个词语可以看出羊儿很多?(你真会读书)这么多的羊儿,它们是怎么出来的?(有的羊儿跑出来,有的羊儿跳出来,有的挤来挤去,有的。)所以课文中说它们涌出了圈门。(涌出闪烁变色)
3、看得出来,羊儿们都急着要出圈门,你知道它们为什么这么着急吗?(交流)
4、想着马上就可以吃到鲜嫩可口的小草,羊儿们心情怎样?(板:欢)你从哪个词读出了它们的高兴?(蹦跳、奔向闪烁变色)
5、指导朗读:谁能读好这一句话呢?先自己练一练,等一会读给大家听。(自己练读、指读、齐读)
6、其实,我们小朋友也有这么快乐的时候,看看下面这幅图,你会把空填起来吗?(填空练习)
让我们再读读这句话,体会一下羊儿们的欢乐。
7、看着羊儿们一头扎进无边的草原,牧民们是怎么做的?(板:牧民)(交流)
8、出示牧民图:你们瞧,他们跨上骏马,挥动鞭儿,追赶着这些欢乐的羊群,动作是那么的熟练、潇洒。
9、(出示第二句话)谁来读读这句话,特别要把这两个红色的词语读好,读出牧民的勤劳能干。(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近看草原,它是多么热闹啊!现在让我们从远处看看草原,它是怎样的呢?
1、请小朋友拿起书,自由地读读第三自然段。
2、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播放图片、声音)
3、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师指图述:你们看这些羊儿,这儿一群、那儿一群、这边一群、那边又是一群,真多呀!这就叫一群群。你们看,它们多么像(蓝天上的朵朵白云)这些草地上的白云怎么会飘动呢?多么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呀?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小朋友留心,也可以找到这样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看:(出示图片,完成比喻句填空)
4、小朋友,刚才你们还听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歌声?(根据情况可再听一次)(交流)
这么美、这么响亮的歌声被风吹着,传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连天上的白云都能听得见呢!书上用了一个词,叫(回荡)
5、听着牧羊人优美的歌声,你觉得他们心情怎样?(高兴)为什么?(羊儿多、家乡美生活幸福)板书:乐
6、谁来读第三段,让大家欣赏草原的美景,分享牧民的喜悦。(指读)
(四)、配乐朗读全文
1、感情升华:小朋友,课文学完了,你觉得草原的早晨怎么样?(交流)那就让我们来赞一赞吧(回到课题:草原的早晨真美呀!)现在请大家在音乐声中,把自己感受到的美和快乐读出来吧!
2、配乐齐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再次欣赏草原美丽的风光(出示图片)
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大草原,让它成为我们心中一份美好的记忆。
2、草原确实美丽,令人神往,是许多歌唱家歌颂的对象,著名的蒙古歌手腾格尔就把这称为天堂,用他那浑厚粗犷的歌音唱出了草原的美丽、迷人,让我们来听一听,在歌声中结束我们的新课。(播放《天堂》)
附板书:
5草原的早晨(美)
羊儿(多欢)
牧民(乐)
有一只爱嫉妒的百灵鸟,自以为在鸟类中在没有比自己更能飞的双翼了,资料《百灵鸟的传说教案》。
有一天,他正在地里捡麦粒,忽然看见一只雄鹰矫健地飞过高空,而别的飞禽们又纷纷为此赞不绝口百灵鸟对雄鹰非常嫉妒。他想:
“哼,别看他现在这么神气,我会让他羞愧的,否则我就不叫百灵鸟。”
第二天,他来找雄鹰,提出要比一比飞行技能,雄鹰答应了。
贵南二小 周先卓玛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百灵鸟的传说》,百灵鸟的传说教案。我将从以下五个版块来进行说课:第一版块:说教材;第二版块:说目标;第三版块:说学情;第四版块:说教法及学法;第五版块: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说教材
《百灵鸟的传说》是语文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片藏族民间故事。这童话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讲述了百灵鸟非常爱嫉妒,自高自大,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的鸟。告诉我们一个“在生活中,保持谦虚和平的心态很重要。”的道理。课文语言生动活泼,主题鲜明。六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好动,表达的欲望也很强烈,因此这课文的课堂效果想要“出彩”不是难事,但要想使这内容“浅显”童话具有一定的“深度”就需要我们创造性地开发课程资源,对文本进行适当的拓展。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深入体验,感知生活,进而受到感染,从小溪流身上读己、读出社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实现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第二版块:说目标
新课程理念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新课程理念下对于学习目标的明确要求。
这就要求我们在处理课程资源的时候必须立足于学生的的学习和发展,重视知识产生的过程,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对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引导。基于这些考虑,在确定这课文的学习目标的时候我考虑了学生目前的知识和能力现状,以及他们对社会的认知程度,还有就是他们自身的状况。确定了这样三个目标:
1.表情朗读全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能力与知识)
2.讨论小溪流的成长过程,正确理解课文的主题。(可以延伸)
3.感受百灵鸟爱嫉妒身上读己,读出社会。
是一童话,语言轻松活泼,内容通俗易懂。所以我在思考:确定一个目标,实践浅文深教这一理念,使学生从初步阅读的旁观者这一角色上升为进一步阅读的者,让学生在情感熏陶中产生自己独特的体验。所以我把目标之三定为:读己、读出社会。(
第三版块:说学情
从学习主体来看,六年级学生还保持着活泼的天性,表现欲强烈,这就为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课堂的成功了条件。但是由于他们心智的不成熟,以及社会阅历的制约他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不能深入,独立思考的品质也相对较差,所以在课堂组织环节教师必须加强引导,做好指导。从教育环境来看,这届七年级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我区的以“自合学习”为核心的教育教学
改革,再加上小学六年的的学习生活,他们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的意识都有了较好的发展,这是老师可以好好利用的地方。从教材设置来看,《百灵鸟的传说》是童话单元的第二课文,关于童话的一些文体知识学生在《小溪流的歌》这一课已经有过学习,有了初步的感知,因此学生学习这课文的时候应该会轻松很多。综合利弊,选择恰当的教法学法成了这节课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四版块:说教法及学法
打造合作探究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是“自合学习”改革的努力方向,这节可我将向大家展示的就是这样的一节课。 这文章因为是一童话,文章的四个片段由百灵鸟与雄鹰、众鸟,大石头,蛤蟆对话组成,语言极具拟人化,非常贴合学生的年龄结构,也极有利于学生展示自己,所以教法学法之一:朗读法;这文章主要塑造了小溪流形象,要使学生更好的把握这一形象,就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所以教法学法之二:圈画批注法;以“导学稿”为载体的“自合学习”所倡导的教学理念就是在学习中形成认识,在合作中升华提高,所以教法学法之三:自主合作探究法 。
第一课 金色的秋天
教学目标:
1、 能自信、有表情的演唱歌曲《金铃铛》;
2、 能大胆地上台表演律动《摘果子》;
3、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并能用轻快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重点:
1、 能自信地演唱歌曲《金铃铛》;
2、 欣赏丹麦民歌《丰收之歌》
教学难点:
1、 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2、 律动《摘果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基础训练
1、发声练习
1=C—1=F3/4
1 3 56 | 5— — |1 66 6 6 | 1 5 5 5 5 | 6 4 3 21 ||
秋风在唱歌, gulu lulu lugulu lulu lu gulu lulu lu.
小河在 唱歌, la lalala
lalalalala la lala lala la.
2、节奏训练 2/4X XX | X X | X X X X | X X | X XX | X X | X X X X | X —||
要求:拍准十六分音符 2/4X X X | X X X | X X X X | X X ||
要求:拍准八分音符,掌握节奏 2/4X X X X |X X X | XX | X —||
三、新课教学
师: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瞧,果园里传来一首欢乐的歌,咱们去听听吧!
1、 师范唱;
2、 带学生朗读歌词;
3、 带唱歌曲;
4、 全班齐唱。
四、参与表现
师:下面啊,我们来一个摘果子比赛。
1、 教唱《摘果子》;
2、 律动《摘果子》。
五、总结下课
1、师:美丽的秋天,丰收的果园,今天你们学会了什么?
2、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1、 听音乐进教室
2、 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一首《金铃铛》,那是描写什么景色呢?—对了,是秋天大丰收的景色。今天啊,我们再来听一首《丰收之歌》。
三、新课教学
1、初听全曲
A、听这首歌曲,你有什么样的感觉?
B、它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
2、再听全曲
A、哼唱它的主旋律 1=C 2/415 3 | 1 3 5 | 1 3 5 | 11 | 4 6 6 6 | 3 5 5 5 | 2 4 3 2| 1 — ||
B、说说它是几拍子的歌曲
C、简单介绍歌曲
《丰收之歌》是一首丹麦民歌,它描写秋天田野上的庄稼都已收割,果园里的水果也已摘完,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同时,也不忘记帮助别人,表现了劳动人民丰收后,到处都是欢歌笑语的热烈欢腾的场面。
四、参与表现
师:丰收的时候是一个热闹喜庆的时候,为了庆祝丰收的节日,农村里的劳动人民喜欢敲锣打鼓来庆祝,我们就用打击乐器来庆祝吧!
1、教学生用铃鼓、沙锤和碰铃,用轻快的节奏给乐曲伴奏;
2、请同学上来用乐器伴奏。
五、总结下课
师生再见,听音乐出教室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走进西部这个专题研究中的第一篇文章,是大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感受,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热情好客的内蒙古人民,都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完成整篇文章,首先描绘了一幅一碧千里而不茫茫,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的奇丽的草原美景,接着描写了人们盛大热情的欢迎场面,最后是草原联欢、把酒话别的情形直至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流畅而且语言优美,既不失纯朴简练的语言风格,有呈现生动感人的气息。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认识4个生字,会写“渲、勒”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自然段。
3、情感目标:
感受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认识民族团结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蒙古的美好风光和风土人情,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含义,激发学生的热爱西部之情和珍爱蒙汉的民族感情。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导言,板书课题:
草原
生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声朗读课文,能读几遍就读几遍。
2、多种形式检查字词。
⑴ 带拼音开火开读。
⑵ 去拼音指名领读。
3、指导写字:
⑴ 教师范写,强调书写要注意的笔画。
⑵ 学生仿写。
三、精读细品,品味草原之美
1、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自由读文,把自己读懂的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品悟:
⑴ 汇报。
⑵ 朗读指导:
① 出示草原美景图,教师配乐范读。
② 指名配乐读。
四、拓展延伸
看一组草原被破坏的图,与草原的美景对比谈谈感受。
五、全课总结
六、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草 原
风光美
人情美
草原风情画
教学准备:
CD音乐、CD机、练功服
教学目的:
了解蒙古族人的性格,习俗,生活环境,以及蒙族舞蹈的风格、特点,通过学习进而掌握该民族舞蹈,达到自如展示
教学难点:
民族感觉,重点动作的掌握
教学过程:
1、说明本节课将要接触的民族
2、对该民族舞蹈进行赏析并提问学生该民族的动作特点
3、介绍该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活环境,动作特点等基本知识
4、教师展示完整舞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5、分析音乐,单一介绍舞蹈动作中的重点、难点
6、强调基本位置
7、示范、讲解单一动作
8、串连动作并提问动作所属名称
9、带领学生结合音乐串连完整舞蹈
10、学生单独展示
教学内容:
硬肩、提压肩、蹉步、硬手、移重心步伐、勒马手、小马步、吸跳步、骑马步
作业:
总结本次课的优劣之处,课后进行舞蹈复习